廣袤無垠的北美大陸上,並存著加拿大、美國和墨西哥三個國家。美、加是領土「巨無霸」,面積都超過了900萬平方公里。墨西哥本來也很「巨」,但一大半領土被美國連搶帶買收入囊中,只剩不到200萬平方公里,很委屈的「蝸居」在北美大陸最南端。
要說美國和加拿大如今關係非同一般,同屬北約,又是南北鄰國,意識形態、風俗習慣也很接近,好的「不要不要的」,甚至加拿大把本國防務都交給了「美老大」負責。但是在200年前,美加兩國可沒這麼親密,到了水火不容、兵戎相見的地步。
北美洲示意圖
十八世紀後半段,美國通過獨立戰爭,趕跑了英國殖民者。按說之前美國飽受英國的欺凌,如今獲得自由應該安心建設,踏踏實實過日子才對。但美國可不這麼想,滿腦子想的如何擴大地盤,成為整個美洲大陸的控制者。
先是掏了1500萬美元,從法國拿破崙那裡買下了260萬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,然後又把貪婪的目光瞄向了北方的加拿大。
區區1500萬美元,約7美元/平方公里,拿破崙為啥把這麼大片土地賣得這麼「賤」?美國又為何對加拿大不懷好意?第一個問題讓拿破崙來告訴大家:「埃及遠征軍兩萬多人全軍覆沒,歐洲還在跟英國干仗,急需翻盤的本錢…」
至於為什麼想拿下加拿大?因為英國是加拿大的宗主國,而且英法激戰正酣,造成英軍在北美兵力不足,簡直是天賜良機。另外還有個重要原因,英美當年的關係很緊張,為了遏制美國擴張,英國將加拿大作為基地,給美國不共戴天的對手——印第安人提供大量軍火。加拿大在美國看來,無異於一顆「毒瘤」。
1812年6月,美國正式對英宣戰,並緊鑼密鼓地擴軍備戰,將自己的軍隊數量提升到6.5萬人。此時英軍在北美總兵力僅有不到2萬人,在加拿大境內,更是只有數千英軍、1萬民兵。無法從歐洲戰場脫身的英國,甚至把印第安人也拉入了伙。
情況看來對美國相當有利。
但是仗一打起來,卻不是那麼回事。
美軍兵分三路向加拿大境內推進,英軍在西路成功地阻止了美軍,隨後反攻美國。底特律的2500名美軍一槍不放,直接向700英軍投降。中路進展也頗為尷尬,3000名美軍被1000名英軍擊潰。在東路因為美軍內訌,導致了無法繼續進軍的窘況。看來美國大兵並非天生就無往不利,也是經過無數的磨練,才有了今時的成就。
抗住了美軍的衝擊波,英加聯軍開始積極反攻,將戰火引入美國境內。雙方打得不亦樂乎,互有勝負。
歷史性的時刻到來了,1813年8月19日,英方4000人從美國東海岸切薩皮克灣登陸,直撲華盛頓,並迅速擊潰美國守軍。時任美利堅總統麥迪遜匆忙出逃,進城的英加聯軍則大肆放火,焚燒總統府、國會大廈等一系列政府機構。為了能燒的久一點,還特意加了些燃料。
英聯軍撤走後,美國人將已被燒成黑乎乎的總統府刷成白色。1902年,西奧多—羅斯福總統將這座建築命名為「白宮」。
此後,美國不再眼饞加拿大的土地,繼而將貪婪的目光轉向了印第安區域和墨西哥。
美、加兩國都堅持認為,自己才是真正的贏家,並會在每年舉行盛大的活動,來紀念這場200年前的戰爭。
因美國挑釁引發的「糗事」:沒能拿下加拿大,還被人燒了總統府
廣袤無垠的北美大陸上,並存著加拿大、美國和墨西哥三個國家。美、加是領土「巨無霸」,面積都超過了900萬平方公里。墨西哥本來也很「巨」,但一大半領土被美國連搶帶買收入囊中,只剩不到200萬平方公里,很委屈的「蝸居」在北美大陸最南端。
要說美國和加拿大如今關係非同一般,同屬北約,又是南北鄰國,意識形態、風俗習慣也很接近,好的「不要不要的」,甚至加拿大把本國防務都交給了「美老大」負責。但是在200年前,美加兩國可沒這麼親密,到了水火不容、兵戎相見的地步。
北美洲示意圖
十八世紀後半段,美國通過獨立戰爭,趕跑了英國殖民者。按說之前美國飽受英國的欺凌,如今獲得自由應該安心建設,踏踏實實過日子才對。但美國可不這麼想,滿腦子想的如何擴大地盤,成為整個美洲大陸的控制者。
先是掏了1500萬美元,從法國拿破崙那裡買下了260萬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,然後又把貪婪的目光瞄向了北方的加拿大。
區區1500萬美元,約7美元/平方公里,拿破崙為啥把這麼大片土地賣得這麼「賤」?美國又為何對加拿大不懷好意?第一個問題讓拿破崙來告訴大家:「埃及遠征軍兩萬多人全軍覆沒,歐洲還在跟英國干仗,急需翻盤的本錢…」
至於為什麼想拿下加拿大?因為英國是加拿大的宗主國,而且英法激戰正酣,造成英軍在北美兵力不足,簡直是天賜良機。另外還有個重要原因,英美當年的關係很緊張,為了遏制美國擴張,英國將加拿大作為基地,給美國不共戴天的對手——印第安人提供大量軍火。加拿大在美國看來,無異於一顆「毒瘤」。
1812年6月,美國正式對英宣戰,並緊鑼密鼓地擴軍備戰,將自己的軍隊數量提升到6.5萬人。此時英軍在北美總兵力僅有不到2萬人,在加拿大境內,更是只有數千英軍、1萬民兵。無法從歐洲戰場脫身的英國,甚至把印第安人也拉入了伙。
情況看來對美國相當有利。
但是仗一打起來,卻不是那麼回事。
美軍兵分三路向加拿大境內推進,英軍在西路成功地阻止了美軍,隨後反攻美國。底特律的2500名美軍一槍不放,直接向700英軍投降。中路進展也頗為尷尬,3000名美軍被1000名英軍擊潰。在東路因為美軍內訌,導致了無法繼續進軍的窘況。看來美國大兵並非天生就無往不利,也是經過無數的磨練,才有了今時的成就。
抗住了美軍的衝擊波,英加聯軍開始積極反攻,將戰火引入美國境內。雙方打得不亦樂乎,互有勝負。
歷史性的時刻到來了,1813年8月19日,英方4000人從美國東海岸切薩皮克灣登陸,直撲華盛頓,並迅速擊潰美國守軍。時任美利堅總統麥迪遜匆忙出逃,進城的英加聯軍則大肆放火,焚燒總統府、國會大廈等一系列政府機構。為了能燒的久一點,還特意加了些燃料。
英聯軍撤走後,美國人將已被燒成黑乎乎的總統府刷成白色。1902年,西奧多—羅斯福總統將這座建築命名為「白宮」。
此後,美國不再眼饞加拿大的土地,繼而將貪婪的目光轉向了印第安區域和墨西哥。
美、加兩國都堅持認為,自己才是真正的贏家,並會在每年舉行盛大的活動,來紀念這場200年前的戰爭。